电路图下载_说明书下载_标准下载 - 电子标准网
您的位置电子标准网 > 行业新闻
站内搜索:

RIM沦陷背后:保守式创新的代价

2012-07-16 12:26:04   发表:

  黑莓(微博)手机制造商Research in Motion(以下简称“RIM”)并不想步诺基亚的后尘。但它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未来的命运已经不在自己手中。

  7月10日的RIM股东大会上,CEO托斯滕·海因斯无可避免地受到了投资者的质疑,场面异常激烈。

  6月RIM宣布摩根大通证券和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的银行家帮助其评估业务战略,事后外界给出的“确诊方案”出奇的统一:只有公司出售时才会聘请投行研究其战略选择,否则RIM将挺不过2013年的圣诞节。

  这样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财报亏损已经成为惯性,投资人纷纷解套规避风险,管理层内斗不断,大厦倾倒已成定局。号称坚固稳定的RIM不禁自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孰不知,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行业中,“稳定”早已不再是褒义词。

  RIM或许觉得很冤枉,自己从来没有像诺基亚那样横行天下,也没有像苹果似的不可一世,低调到连奥巴马拿着黑莓手机入主白宫时,RIM也只是笑而不语。但为什么现在最受伤的是自己。

  技术篇

  赢了开头 输了结果

  RIM决定推迟黑莓10的发布。这又是一个伤害股价的决定,谁都知道黑莓RIM最核心的业务。

  这是RIMCEO海因斯上台之后的一次大胆决定,新黑莓智能手机推出时间从2012年末延迟至2013年初,“如果我们明年初推出的新款手机质量很好的话,短暂的延误不会造成严重影响。”RIM新任营销主管弗兰克·布说。

  此话中有一个先决条件,“质量很好的手机”。来看一下2012年已经推出的终端,苹果新一代iphone、三星(微博)GalaxysⅢ、HTC One X,再加上其他多如牛毛的品牌终端型号,排除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不谈,至少“质量”一词不会是任何手机终端企业新品宣传页里的关键词。

  “黑莓产品是因质量和稳定性见长,它也一直以此为傲,直到现在依旧如此。”业内人士分析。其在2001年“9·11”事件中及时传递灾难现场的丰功伟绩成了其陷入自我崇拜的开始。

  1998年,黑莓950邮件终端设备推出,确切地说这并不是一款手机,而是一个具有收发E-mail功能的手持邮件终端,此产品一出世便获得好评,RIM趁热打铁在1999年推出首部能通话的黑莓手机RIM6230。

  时间定格在1999年,黑莓当时的核心竞争力是:可以实现推邮件的功能;可以把软件客户端结合在移动电话、PDA及其他通信终端上;用户可以通过其无线装置安全地访问电子邮件、企业数据、Web以及进行企业内部的语音通话。而那个时候,市场上还是以诺基亚的功能机为主,用户对于手机的需求只停留在通话、短信、拍照和简单游戏中。

  黑莓成了那个时代顶尖科技的代名词,最风光时其市值超过800亿美元,控制着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半数份额。

  “黑莓是由其他功能性终端转做通信产品的,这一点与其他手机终端厂商有所不同。”易观国际(微博)分析师郭洋说。这样的定位注定黑莓将是一款小众产品,商务人士、企业用户纷纷对黑莓抛来橄榄枝。RIM内部对黑莓的用户定位也是这样:仅为政府和企业用户提供拥有独特加密技术的硬件产品。

  小众的黑莓依然没有走出自我崇拜旋涡,而且陷得更深,这时外敌已经打到家门口。2007年,黑莓开始走下坡路,这一年苹果iPhone问世,这标志着智能手机进入到触摸屏时代,随后三星、HTC、诺基亚、索爱纷纷跟进,而黑莓至今还是那标志性大键盘、小屏幕的造型。

  “黑莓的外观明显过时,这是产品的大忌。” 西北大学教授、营销专家马元青说。事实上,至今RIM还没有在公开场合认可触屏智能手机,其更多的言论甚至集中在对苹果外型的挖苦和不屑上。

  傲慢换来的是自家人的“反水”。 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加拿大市场的黑莓智能手机发货量为208万部,低于iPhone手机285万部的发货量。而在2008年时加拿大的黑莓智能手机销量却是iPhone手机的5倍。短短5年时间,iPhone手机即攻破黑莓在加拿大的大本营。

  其实,黑莓是把精准用户定位做得最好的手机终端厂商,它甚至是早于苹果,唯一具备高端产品基础的手机企业,遗憾的是它忽视了创新与进步,由于用户基数小,业绩下滑异常明显,死亡速度明显快过用户体量大的诺基亚。

  战略篇

  保守式创新的代价

  和诺基亚一样,RIM并不想吃苹果和安卓的剩饭,一场“面子”保卫战开始了。

  2011年,RIM公司通过30个国家的90家运营商推出基于其黑莓操作系统的147款智能手机系列新产品,希望扭转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局面。同年,RIM收购了总部设在渥太华的QNX Software Systems公司,用以帮助开发RIM新款手机产品线,提升与iPhone和Android手机叫板的实力,但结果均不尽如人意。

  2011年三季度,安卓系统占据美国市场44%市场份额,iOS系统占据27%,而RIM仅占据19%。

  RIM应该算是最早开始研发操作系统的公司。2007年,RIM原CEO贝尔斯利便提出公司要平台化,鼓励第三方开发者基于黑莓OS开发应用。2007年3月黑莓公布了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给开发者,这比Android和iOS分别早了8个月和1年。

  不过郭洋认为,黑莓在硬件上的缺失和小众直接影响到操作系统的发展。

  “RIM试图创造和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一直以来,他们的想法看上去都未免太野心勃勃了。尽管这或许看上去很诱惑,让他们可以获得与其他玩家的明显区分,但是RIM很可能会发现,现在要达到需要的规模非常困难,在整个转型期,他们必须面对硬件利润率为负的现实。”野村证券分析师杰弗里在一篇题为《RIM管理层重复对手策略错误》的报告当中写道。

  事实的确如此,一心想建立手机生态系统的RIM研发资金只有14亿美元,这个数字只是苹果、谷歌开发费用的零头。

  微软和谷歌都给了RIM机会。现在它可以选择转投谷歌开发的Android或是微软专有系统Windows Phone。“曾经考虑过,但我们还是放弃了改换系统的决定。”海因斯说。

  放弃的原因同样与面子有关。据了解,不管与谷歌还是微软合作,RIM都必须坚持为自已收购的一套原本作为自动化娱乐系统嵌入操作系统开发的ONX系统重新打造一整套软件和硬件系统。“RIM的想法是在任何一个操作系统中保留自己的影子,但这个软件明显已经没有竞争力了。”郭洋说。

  “如果转向其他操作系统,RIM将会大大限制自己的决策空间。”海因斯说。

  也许,放弃微软是因为诺基亚的介入。诺基亚在抛弃自有操作系统塞班后就投入微软Windows Phone的怀抱,RIM再介入已经没有任何优势,毕竟从用户基数和产品种类来说,诺基亚优于RIM

  在其他品牌手机中捆绑操作系统成为RIM如今增加营收的途径之一。RIM曾与三星接触希望将黑莓操作系统放在三星的硬件中。不过,在这些硬件厂商巨头心目中,恐怕只有Android和其自有操作系统才会被重用。

  操作系统的开发者无疑是最有资格评判的人了。在谷歌的开发者研讨会上,一些开发者甚至根本就不把RIM当做一个潜在平台,苹果和安卓已经够他们忙的了,再不济他们也还有微软Windows Phone。

  管理篇

  两个CEO的江湖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华尔街日报》曾援引一位RIM前高层的话,谈论了RIM的许多错误,包括“首席执行官位置上的人格分裂”,后者指出,两位前联席首席执行官贝尔斯利和拉扎里迪斯都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住处相距只有十分钟车程,但是他们各自所专注的策略却截然不同。

  据了解,RIM创始人迈克·拉扎里迪斯专注于打造搭载新款操作系统的下一代黑莓设备,而另外一位CEO吉姆·贝尔斯利则开始寻求另一种战略,即利用RIM专有技术授权获得收益。

  现在看来,这两件事RIM都没有做到最佳。1984年拉扎里迪斯创办RIM,但因为上马了各种业务,拉扎里迪斯几乎花光了所有资金,1992年,拉扎里迪斯向管理顾问吉姆·贝尔斯利求助,最后贝尔斯利投资 12.5 万美元购买了RIM公司1/3 的股份。两个CEO的格局就此形成。

  两个人的性格大相径庭,当前51岁的贝尔斯利高大、威武,非常喜欢参加铁人三项等冒险体育运动。同样是 51 岁的拉扎里迪斯身材肥胖,满头银发。他曾抱怨说,等到他买得起保时捷的时候,他可能已经胖得坐不进去了。

  出于贝尔斯利在金融领域的建树,他主要负责制定公司战略。而拉扎里迪斯的兴趣更多集中在技术上,主要负责黑莓的生产和开发工作。

  黑莓RIM的重中之重,其产品是公司战略的重要部分,但就算这样,两位CEO在工作之余没有任何社交来往,甚至二人总部的办公室都不在同一幢办公楼里。

  2010年4月,RIM收购了QNX软件系统公司。这是一家汽车和医疗设备操作系统提供商。当时RIM正准备推出平板电脑挑战iPad,RIM高管决定在该平板电脑中采用QNX系统。

  这也成为引发两位CEO矛盾爆发的导火索。据了解,QNX团队直接向拉扎里迪斯报告工作,绕过了贝尔斯利和RIM其他高管,这令他们感到不快。

  “拉扎里迪斯和贝尔斯利的下属团队之间常常无法有效沟通。”RIM的员工说。

  一些前RIM高管和曾与该公司共事的业内人士称,尽管RIM管理层最终引入了外部人才,但在这家已经被拉扎里迪斯和巴尔西利分成两派的公司内部造成了紧张。这两个派别有时会发生冲突,尤其在RIM没落的时候。

  业内人士分析,RIM的双首席执行官制度可能正是他们最大的问题之一。

  2012年1月,RIM两名联合CEO迈克·拉扎里迪斯和吉姆·贝尔斯利因为投资者的压力辞去其CEO以及董事长职位,并由托斯顿·海因斯接任,彻底废除双CEO架构。值得注意的是,RIM当日股票大涨6%,资本市场用这种方式回应了RIM少有的利好消息。

  诸多现实让RIM丧失了所有主动性,现在外界最关心的事是,谁将收购RIM?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友情链接-免责声明